體重變化背後的秘密:體水分
水分是體組成的重要評估項目之一,它反映了人體內水分的分佈和多寡,但這究竟代表什麼意思?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
有一項有趣的研究:野外求生「三法則」
提到身體活著的需求為
- 沒有空氣,人類只能存活約三分鐘
- 惡劣環境中,例如極寒或極熱,沒有適當的庇護所,人類只能存活約三小時
- 沒有水,人類只能存活三天
- 沒有食物,人類只能存活約三週
由此可見,無論是空氣、水、食物、庇護所都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它們都與人體的體水分有關。
體水分不僅能幫助維持器官的正常運作,還能調節體溫、促進血液循環、排除廢物和運送營養。因此,保持足夠的體水分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體水分的正常範圍
體水分的正常範圍依年齡和性別而異。嬰兒的體水分非常高(~75%),而隨著成長時期逐漸減少,成人後相對穩定。一般來說,男性(50-65%)的體水分比女性(45-60%)高。
體水分的正常範圍會因年齡和性別而有所差異。嬰兒的體水分佔體重約75%,隨著年齡增長,體水分會逐漸降低,成人後則相對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一般來說,男性的體水分比例高於女性,男性約為50-65%,女性約為45-60%。體水分的比例也會受到肌肉量、脂肪量、飲食、運動等因素的影響。
註:懷孕過程中,胎兒需要水分來生長發育,使的水分浮動相當大
體水分和肌肉量的關係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體水分量和肌肉量有很高的相關連性!發表於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 Aging的研究指出,體水分和肌肉量的相關係數高達r=0.89,且無論男女的體水分也和評估身體機能的Barthel Index分數、步行速度都有著高度關聯性。(註一)
這主要是因為肌肉的含水量高、脂肪含水量相對低,這其實也是生物阻抗分析運用的關鍵原理之一!因此體脂肪多的人,體水分比例相對比較低。舉例說,體脂肪20%的人體水分佔比,會比體脂肪40%的人高。
生物阻抗分析是一種根據電流通過身體的速度來測量身體成分的方法。不同的身體組織對電流的阻抗不同,主要取決於它們的水分含量。一般來說,肌肉含水量高,而脂肪含水量低。因此,體脂肪越多的人,體內水分比例越低。例如,如果一個人的體脂肪為20%,他的體內水分比例會高於另一個體脂肪為40%的人。
每天應該喝多少水,其實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不同專家有各自的說法,根據自己的體重、活動量、健康狀況和環境因素,所需的水分攝取量也會有所差異。傳統的建議會告知一天要喝幾杯水,也有部分專家建議感覺到口渴就喝,或者攝取水量應該足以讓尿液呈現透明色。不過總而言之,「水分要充足」這是沒人質疑的!
脫水是什麼意思?
一般來說,脫水是因為水分攝取不足,或者水分流失速度大於補充速度,導致體內水分不足的狀態。例如水分攝取不夠、高溫環境、高強度運動、嘔吐和腹瀉、腎臟問題、糖尿病、酒精和咖啡因的攝取過多等,都有可能會造成脫水,應當盡速補充水分。
脫水時,身體可能會感到各種不適,包含尿顏色變深、口渴、頭痛、疲憊、心悸、低血壓、肌肉抽筋等。通常遇到輕微的脫水,喝水或其他高電解質飲品即可解決症狀。如果嚴重脫水,使用點滴會比口服更能快速補充必要性元素。
有可能體水分過多嗎?
健康的身體有自己的水分調節機制,水分攝取過多時,就會通過尿液排出體外,讓你感到頻尿,因此原則上很難「喝太多水」。
不過身體確實有可能保留過多的水分(或者無法正常排掉),這就是所謂的「水腫」。腎臟、心臟有問題的患者比較難正常調節水分,時常會有水腫現象。健康族群有時也會有暫時性的水腫(例如飲食過鹹),未必是疾病所造成。
為什麼要了解體水分的變化?
體水分的變化會影響體重的變化,了解體水分的狀況,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減重的效果。
例如,節食初期體重的下降,很可能是水分的減少,而不是脂肪的減少;脂肪須維持節食一陣子,才會開始有效果。這意味著如果我們發現體重減輕了,可能只是因為水分減少了,而不是真正的減脂。因此,應該先確認體重變化的原因是脂肪還是水分,才能判斷體重變化的原因和效果。
除此之外,建議定期量測體水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搭配調整飲食、運動、生活作息,來達到減重或健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