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體組成分析需要知道年齡?


啟德的人體組成分析儀運用嚴謹驗證的方程式,結合量測值以及輸入值算出體組成。「量測值」包含體重以及阻抗。「輸入值」則包含身高,性別,人種,以及年齡。

為何體組成分析儀會運用多種不同量測值去計算結果呢?

如果要了解一個人是否「肥胖」,第一個問題可能是「體重多少?」但光知道體重不太足夠,因為同樣都是100 kg,如果是身高220cm的人算是正常的,但對身高才150cm的人來說算是明顯過重了!所以用體重+身高,會比單看體重更有意義。

同道理,參考多項量測值,能協助方程式算出更準確的結果,其中年齡是相當重要的變數!

人體隨著年齡而逐漸改變。對絕大多數人而言,老化時血容量和最高心率都會下降,另外肌肉量和肌肉效能也都會不如從前。當然,透過適當的體能鍛鍊和飲食控制能夠減少老化速度,但難度比年輕時高許多。

長者還有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特色!研究指出長者開始有肌少症的現象時,力氣下降的速度比肌肉量減少的速度快。這篇於老年學期刊Journal of Gerontology探討長者流失肌肉量和力氣:"The Loss of Skeletal Muscle Strength, Mass, and Quality in Older Adults"。研究員追蹤了將近2000位年長受測者經過3年的變化,發現肌肉量即使還沒明顯減少,力氣可能已經下降不少了。


來源:The Loss of Skeletal Muscle Strength, Mass, and Quality in Older Adults: The Health, Aging and Body Composition Study,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https://academic.oup.com/biomedgerontology/article/61/10/1059/600461

由此可知,評估肌少症如果只看肌肉量,可能是不太足夠的。

除了肌肉變化之外,骨密度也會隨著老化下降,這也是為什麼跌倒後特別容易骨折。

我們從年輕到老的生理變化大,因此計算時如果有考量到受測者的年齡,能夠讓BIA設備提供更準確的結果。

是否有可能建立沒有參考年齡的方程式?理論上也不是不行,就如你可以不考慮身高或性別,但關鍵是怎麼做才能讓結果比較準確?啟德的研究過程中做了各式不同嘗試,最後結論是有效運用年齡能明顯增加結果的參考性!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研究的資訊,歡迎點選以下連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