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
骨骼中儲存了人體99%的鈣含量,正常在30歲左右骨質會達到高峰,之後,骨質就開始以每年約0.5~1%的速度流失,尤其女性在停經以後,流失的速度會更快,約為2~3%如果骨質快速地流失,許多病變就會伴隨出現,此時骨骼外型看起來雖然仍跟正常骨骼沒有兩樣,但是實際上,骨頭裡的鈣質卻逐漸在流失,當骨質流失過多,就會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頭產生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稱為「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一般來說,當罹患骨質疏鬆症時,由於骨質含量減少,使得骨頭變得疏鬆脆弱,會有身高變矮、背痛、駝背,甚至輕輕一碰就很容易發生斷裂、骨折等症狀;然而,可怕的是,在骨折發生前,往往大多數罹患骨質疏鬆症的病人都覺察不出任何異狀,堪稱為一個無聲無息的病症,因此,定期測量骨質密度,維持均衡健康的飲食,以及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減少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世界衛生組織對骨質疏鬆的定義如下: 正常:骨質密度≧負1個標準差以上 骨質不足:骨密度介於負1個到負2.5個標準差之間 骨質疏鬆:骨密度<負2.5個標準差以下 嚴重骨質疏鬆:骨密度<負2.5個標準差以下,且發生一個以上的骨質疏鬆性骨折。